醫藥常識

聯系我們

電話:0564-3380688

傳真:0564-3380518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經濟開發區文翁路

春季食療小方法
春季食療小方法
剛過立春,現在正是冬春換季時節,氣溫雖然略有升高,但忽冷忽熱、反復無常,是流感、肺炎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中醫養生學認為,食物對季節變化引起的不適有很大調節作用。那么,這個時節吃點什么對健康最有利呢?
●韭菜、羊肉可生發陽氣
中醫認為,冬春換季時節是陽氣上升的季節,按照“天人相應”的養生原則,此時要特別注意養護人體的陽氣,多吃蔥、姜、蒜、韭菜等溫性食物,不僅能祛陰散寒,還有殺菌防病的功效。蔥里含有的蔥辣素具有較強的殺菌、抑菌作用,經常食用可以預防感冒;大蒜中也含有一種殺菌力很強的大蒜素,能殺滅多種病菌,提高免疫力;韭菜更是冬春換季時“養陽”的佳肴,不僅有調味、殺菌的功效,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鈣、磷等,營養非常豐富。此外,冬季大家愛吃的羊肉等溫補腎陽的食物換季時也可以繼續食用。
與此相對,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止阻礙體內陽氣生發。需要提醒的是,常被咽喉干燥、口臭、便秘等“內熱”癥狀困擾的人,不宜過多食用溫性食物,可適當吃點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蓮藕、百合、蘿卜等。
●西紅柿、白蘿卜提高免疫力
中醫特別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與現代醫學中的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相似之處。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幫助維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御呼吸道感染的屏障,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此外,多攝入維生素C對冬春時節因多風和氣候干燥引發的鼻子出血等癥狀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白蘿卜、青椒、西紅柿、卷心菜、油菜、芹菜、柑橘、草莓等果蔬都是富含維生素C的溫性食物,這一季節不妨多吃一點。
●蛋白質促進兒童發育
冬春換季時節雖然氣候轉暖,但仍不穩定,因此,還需要增加熱量攝入。一般來說,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是補充熱量的最佳食物,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奶制品等,所含的都是優質蛋白,不僅能產生熱量,還是組成人體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物質,能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于老人、兒童和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換季時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尤其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表明,兒童在春季生長最快,而蛋白質能促進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為兒童的快速成長提供營養保障。體質較弱、容易感冒的人也可多吃大棗、山藥、小米等健脾益氣的食物,同樣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粳米粥
 
主料:粳米(100克) 黑米(5克) 
輔料:棗(干)(10克) 當歸(6克) 延胡索(3克)
調料:冰糖(15克) 
制作工藝:
1. 糯米、黑米分別洗凈,用冷水浸泡3小時,撈出,瀝干水分;
2. 元胡以小布袋包好;
3. 當歸、紅棗用冷水洗凈;
4. 鍋中加入約1500毫升冷水,將黑米、糯米、當歸放入,并放上元胡小布袋,用旺火燒沸;
5. 再用小火煮約半小時,加入紅棗,繼續熬煮15分鐘;
6. 加冰糖入鍋調味,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食譜營養
粳米: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黑米:黑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磷、鉀、鎂、鐵、鋅等營養元素,營養豐富;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缺鐵性貧血、抗應激反應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理功能。中醫認為,多食黑米具有開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澀補精之功,對于少年白發,婦女產后虛弱,病后體虛以及貧血,腎虛均有很好的補養作用。
棗(干):棗含有維生素A、C、E、P,生物素,胡蘿卜素磷、鉀、鎂等礦物質,葉酸,泛酸,煙酸等。它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骨質疏松和貧血,軟化血管,安心寧神等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骨質疏松、青少年生長發育高峰期缺鈣、女性易貧血缺鐵等,食用棗類食品都會有很好的食療效果,病后體虛的人食用棗類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紅棗適宜慢性肝炎,肝硬化之人服食,也可減少其他藥物對肝臟的損害。紅棗中含環磷酸腺甙,可擴張血管,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