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前夕,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此舉繼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印發之后,再次突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工作的高度重視,再次彰顯了中醫藥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價值。
認真研讀《政策措施》,標題中的兩大關鍵詞尤其意味深長。
一為“加快”,猶如耳邊驟然響起催人沖鋒奮進的鏗鏘戰鼓。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振興發展,從《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再到中央《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一系列扶持中醫藥發展的舉措頻出,實踐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兩個大局”的背景下審視,中醫藥發展與人民群眾的需求、與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求、與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需求,尚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必須把振興中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只爭朝夕、“加快”發展。
二為“特色發展”,再次提醒我們辦好中醫的事必須緊緊把握住“特色”兩字。所謂特色,即你無我有,是中醫之所以成為中醫的精髓,也是中醫區別于非中醫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以來,中醫藥發展迅速,但背離中醫特色和自身規律的情形時有發生,干擾著中醫藥的健康發展。而自中央《意見》實施以來,尤其時至今日中醫藥抗擊新冠疫情的成功實踐顯示,中醫藥只有堅持“特色發展”,才不會背離自身發展規律,其獨特的比較優勢也才會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展現并大有作為。
正是本著“加快”和“特色發展”的主旨,《政策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針對當前中醫藥發展出現的薄弱環節和改革難點,聚焦破解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具體問題,全面加大對中醫藥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7個方面28條政策。而如果每個方面在實踐中能夠順利展開和推進,再連同中央《意見》的深入貫徹落實,那么將來必會打造出因中醫藥而有的若干國家優勢。
比如,《政策措施》中,遵循中藥自身特色規律的“優化中藥審評審批管理”“完善中藥分類注冊管理”舉措,摒棄以往“以西律中”的各種束縛,必將提高中藥產業發展活力,打造我國獨有的中藥產業的國家經濟優勢。
發揮中醫藥比較優勢的“創新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健全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提高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水平”舉措,必將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打造中西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國家醫學優勢。
確保人民群眾享受得到“簡、便、驗、廉”中醫藥的“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健全中醫藥醫保管理措施”舉措,必將提高中醫藥發展效益,打造全民健康保障醫患雙方都滿意、財政可負擔的國家民生優勢。
包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增設中醫藥專項”“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等內容的“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必將營造中醫藥發展良好環境,打造中醫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品牌、體現中華文化價值理念的國家文化優勢。
包含3項“建設”和5個專項“工程”并賦予明確任務的中醫藥發展重大工程,更是直指當前中醫藥發展的短板、弱項,可視為加快特色發展、打造國家優勢的 “支撐性工程”,成為此次《政策措施》的一大亮點。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立足風云變幻的歷史交匯點上,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凝聚起再出發的磅礴力量,在新形勢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讓中醫藥成為中國的國家優勢,造福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